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消息!新闻信息量大小的因素

新闻消息!新闻信息量大小的因素

  • 2024-10-25 17:45:13

一、新闻消息怎么写

慢慢写

新闻消息怎么写


二、新闻的六要素有哪些?

消息即新闻,其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的六要素有哪些?


三、求一条新闻消息范文

中国楼市遭遇最严厉调控全国人大常委称楼市限购政策太严厉呼吁调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1年10月26日成功召开,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并对以后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两个报告充分发表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审议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目前的公租房建设政府包揽太多,要发展租赁市场,应调整小产权房政策及过于严厉的限购政策。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时表示,“十二五”时期的保障性住房将重点发展公租房,特别是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大中城市要较大幅度提高公租房的建设比重。
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分组审议时表示,近年来,政府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思路逐渐清晰,这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吴晓灵主张,要发展租赁房市场,当前有两个政策应该做出调整。
首先需要调整的是小产权房政策。
吴晓灵说,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城市周边农民盖的房子就是他们租房的来源。
此外,吴晓灵认为,过于严厉的限购政策影响形成更多的市场化出租房屋,也应进行调整。
她表示,调控房价应抑制对房屋的过度投机,而不是抑制老百姓的投资性购房。
吴晓灵说,可以用增值收益税收递减的方式限制过度地炒作房屋。
比如第一年卖房子可以征50%到70%的增值收益税,然后逐渐递减,每增加一年就少一些税收,让他们长期持有房屋用来出租。
此外,应用征收房产税的方式,在扣除一定的住房面积之后,对存量房进行征税,这样就可以加大对持有人的现金流的压力,可以鼓励一些人用投资房来出租。
吴晓灵还表示,希望国家加速建立财产登记制度,这样做既能保证居民的合法收入,又能够做到反腐败,还可以让大家公平地享受在住房问题上的待遇。
通过此次会议可以看出楼市限购政策在新的一个季度取得显著地成效,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以后的楼市限购调整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求一条新闻消息范文


四、新闻消息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

新闻结构形式有四种:1、倒金字塔式结构。
2、时间顺序式结构。
3、悬念式结构。
4、并列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有五:1、它打破了写作的常规,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按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写作顺序。
2、它要求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导语中,而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有次来安排的。
3、它往往采用部分要素式导语,即在导语中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一两个要素。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概括,各段文字都很简练。
5、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倒金字塔结构的好处是:1、要利于快速组织写作。
2、有利于编辑和读者了解新闻的全貌。
不足在于:对某些非事件性新闻、有人情味的新闻就不太适宜了。
因此它适合用来写突发性新闻,写作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
时间顺序式结构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它适用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它的优点是条理清晰,现场感强。
它的缺点是:1、开头太平淡,往往不能吸引人。
2、消息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淹没在冗长的叙述中。
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
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
它的优点是: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适用于那些以戏剧性见长的新闻事件,如亲历记、现场目击记、新闻故事等。
并列式结构是开头有一个总括性的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并列关系。
并列式结构适用于经验式、公报式的新闻报道。

新闻消息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


五、2019年新闻摘抄350字,消息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
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2019年新闻摘抄350字,消息要素?


六、新闻信息量大小的因素

消息信号传输信息多少用“信息量”衡量消息的传递意味着消息的传递,信息可被理解为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某些消息比另外一些消息传递了更多的信息。
概率论知识: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愈小,概率愈小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愈大,概率愈大信息量与消息出现的概率有关。
新闻信息量(一)我国新闻研究者借用和改造信息论中量与质统一的“有效信息量”的含义而提出的概念,指新闻对接受者来说的信息含量。
在新闻传播系统中,新闻是一种人工信源,接受者是非人工信宿。
接受者群对新闻的“关切度”的平均值(即解除有效不确定性的平均值),就是新闻的信息量。
(二)新闻信息量还指新闻中含有最小的单一未知事实的数量。
含有单一事实数量多的新闻,信息量就大,比如:“中国女排战胜了日本队”这条一句话新闻,不如“中国女排在战胜南朝鲜队后,今天又战胜了日本队”这条一句话新闻的信息量大。
基本内容一般通过新闻受众调查来计算这种信息量,主要使用模糊测定方法,即将新闻中的事实划分为不可再分的“基本事实”(事实元),设一有限线段(一般为1),用副词的模糊量表示不同程度(语义极差)。
如“极感兴趣、很感兴趣、较感兴趣、无所谓、不大感兴趣、不感兴趣、极不感兴趣”,便是一组模糊副词。
每个副词划定刻度(0—1之间)。
信息量用U=—log2P来计算(也有其他公式)U是信息量,P是概率(指划定的刻度)。
假如人们对某一新闻事实感兴趣的程度为0.25,那么U=—log20.25=2.24,2.24便是这一新闻事实的信息量。
一般来说,信息量与事件出现的概率成反比,出现概率越小,信息量越大。
由于新闻作为信源是人工性的,所以信息量大小又常常与报道者掌握材料的多少、对事实分析的透彻程度、选择报道角度有很大关系。
报道者水平越高,越可能最大限度地抓取新的角度,使新闻事实的概率变小。
对新闻来说,信息量除了概率的因素外,还要考虑社会需求因素。
例如“某地公鸡下蛋”和“某地公鸡价格上涨”两条新闻,按概率,前者信息量大于后者,但按新闻价值,后者大于前者,因为后者涉及社会需求问题。

新闻信息量大小的因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