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股文~八股文指的是什么

八股文~八股文指的是什么

  • 2024-10-25 17:45:13

一、怎么写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
“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
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
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
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

怎么写八股文


二、八股文的特点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
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
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
“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
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
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
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
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
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
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为以下几方面: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
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
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
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
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
《四书》义一道,300字。
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
书写亦有格式。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
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
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
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
明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深恶痛绝。
它最后终于被废弃,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

八股文的特点


三、什么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
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条详细说明了八股文的起源、格式和演变情况:“‘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1465—1487)以后。
股者,对偶之名也。
……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
……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
……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
若长题则不拘此。
……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
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
然后提出夫子为何而发此言,谓之‘原起’。
至万历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
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
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
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应举之文矣。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
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
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
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
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八股,乡、会试虽尚有四书义、五经义,文章格式已不受限制。

什么是八股文?


四、什么叫八股文

八股文(英译:StereotypedWriting。
Eight-LeggedEssay),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八股文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本身无好坏之分。
但后来由于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这个格式,就遭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反对。
八股文就成了古代科举制度弊端的替罪羊。
同时八股文的题目出自《论语》和《孟子》,新意不足,甚至有割裂原句拼凑出题目的现象。
更有甚者,一次出题的题目只有标点,全为了难为大多数考生。
详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gTWvH-FWwG_Ar0QvKiBO1IvP-6e2OBBrldkMDWN1AJi36f0WsLOZteHDI4J3S1PHuErCUlzhdRAEnZa44VMbq

什么叫八股文


五、八股文指的是什么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而所谓的股,有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禅猛伏取自四书五经,以四书命题占多数。
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
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
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
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知郑入手之处。
以下再分为起股(也称起比,提比)、中股(也称中比)、后股(也称后比)、束股(也称束比)四部分。
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也称大结。
从起股到束股,每组都有两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应用领域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明清时“科举”考试时写的八股文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贺携极大地制约了丰富内容的出现。
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
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要求严格对仗,类似于骈文,书写难度甚高。
八股文即制义,或曰制艺,又名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

八股文指的是什么


六、八股文的常见例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韩菼,清代,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
康熙癸丑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礼部尚书)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
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
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
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
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
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
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前文释义:(一)破题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
凡破题无论圣贤与何人之名,均须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颜渊。
(二)承题四句,三句、五句皆可。
承题诸人直称名号,故称颜子。
破承皆用作者之意,不入口气。
(三)起讲十句,多少句数并无定法,可以任意伸缩。
起处用若曰、意谓、且夫、今夫、尝思等字皆可。
“故特谓之曰”下,入孔子口气对颜渊说,“毕生”四句正起,“迨于”三句反承,“此意”二句转合,总笼全题,层次分明,起讲以后,皆是孔子口气。
(四)只用“回乎”二字领起,以无上文,故直接入题。
孔子对于弟子一律呼名,颜子名回,字子渊,所以不曰渊而曰回。
“回乎”下为起二比,每比七句,句数多少无定,中后比亦然,特起比不宜长,致占中后比地位。
用意在题前我尔字盘旋,轻逗用舍行藏而不实作。
(五)为提比后之出题,仍用“回乎”唤起,将“用舍、行、藏、我、尔”字一齐点出,此为五句,但相题为之,句数可以伸缩。
(六)为提比后之两小比,醒出行藏用舍二语,叫起“我尔”,意为中比地步。
惟两小比,或有用于中比之下,或有用于后比之下作束比,位置倘或不同,则用意随之而改。
令之全篇仍为八股,亦有省去此小比,而全篇文为六股者。
(七)此为二中比,抉发题中神理之所在,锁上关下,轻紧松灵,向背开合,可以参之议论,但仍不宜尽用实笔实写耳。
(八)此为过接,于中比后,即过到题之末句“惟我与尔”、紧接后比。
(九)此为后二比,实力发挥,用题“惟我与尔”末句,总起用舍行藏全题,气势舒达,意无余蕴,全文至此而成篇矣。
每比八句,因其中比略长。
若中比较短,则后比之文,尽情驰骋,往往至十余、二十句者亦有。
(十)此为全篇之收结,倘有下文,则收结改为落下。
总上言之,凡破题、承题、起讲、领题、出题、过接、收结,皆用单句法。
起讲中间亦有用对句者,八比则出比与对比必相对以成文,此定体也。
举此一篇而分释之,以略见八股之例。
其余体格,不及详论。

八股文的常见例文


热门推荐